尊重建筑原有结构,唤醒场地环境肌理。
机缘巧合,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项目。
场地坐落在一座小山包之上,原为铁矿石采石场的办公楼,上下二层砖混结构,脚下的山包是一座开采了大半的废弃铁矿山。最初来到这里,入口处的陡坡,正立面斑驳的墙体,后院遍地的野花荒 草,楼对面近处的荷塘、铁路,远端的牛首、祖堂、岱山等群山,伴随着楼内荒废的办公室,共同形成了一组奇特略带魔幻色彩的图景。
于是,团队期望通过我们的设计,将这幅图景和场地的历史重新演绎流变,形成工业风、乡野味、文艺范相互交汇的乡村度假民宿。
方案在保留原有空间流线和基本结构的基础上,结合场地周边的历史流变过程,试图通过一些简单朴素的手法和途径,做出某些局部的改变,从而唤醒场地原有的记忆和肌理。
首先,建筑外观上,我们打破原有方案的常规做法,将斑驳残破的正立面及出侧立面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,仅仅增加了遮阳棚,同时对原有门窗构件进行替换;外观改造过程中,更多的笔墨,我们 重点放在了建筑的背面,我们将建筑背面的门窗全部打开,一楼形成公共户外空间及私密的户外小院,二楼则外挂钢结构阳台。同时二楼立面整体刷灰出新,低调干净的素色反过来将郁郁葱葱的后 院印衬得更加富有活力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,正是期待通过这样的手法,既能够唤起人们记忆,延续场地生命的同时,又增加场地活力,丰富项目内容。
我们保留了办公楼原有的交通流线,楼梯过道走廊,同时将业主原先方案中规划的十三间客房缩减为六间,很奢侈的开辟出一半的空间作为公共空间,结构清晰,功能明确,动静分离,目的便是期 待未来这里的功能不单单局限在住宿上,更多在于体现民宿的本意,提供交流分享的场所。
公共空间部分,在充分剖析场所原有功能结构的基础上,通过对原有一楼公共食堂、二楼办公套房的厨房区域进行巧妙的改造,在公共空间形成了开放式厨房+吧台的社交空间格局;将部分原有卫 生间进行改造提升,形成公共空间的洗手间;局部打开楼板,增设velux天窗,提升空间采光效果。
客房部分,通过外立面的改造,位于一楼的三间客房自带户外小院,位于二楼的客房则自带阳台,内外通透,交互性强;值得一提的是,二楼两间客房局部打开楼板,增设velux天窗,形成独具特 色的loft星空房。
户外空间结合原有庭院小径,形成两大区域三个层级。
第一层级是紧贴场地的第一圈层,通过铺设防腐木,增加户外桌椅形成户外交流活动空间;
第二层级位于庭院小径以内,将原有庭院植被进行 整理、移栽,通过铺设庭院景观瓜子片,结合旧枕木,形成兼有工业色彩和禅境诗意的工业枯山水景观;
第二层级位于庭院小径之外,通过对原有矿石、主要树木的保留,形成了山顶禅境小池、户 外篝火、香草花园三片特色景观区域,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,有禅意有野趣可观赏可食用。